欢迎访问湖南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档案与校史馆
湖大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与校史编研 > 湖大故事 > 正文
校址石碑见证西迁办学
作者:档案与校史馆 时间:2021年04月29日 点击次数:


 

近日,档案与校史馆工作人员从招生就业指导处陈义红处长手中接过一块石碑,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这块表面已斑驳粗粝的石碑搬入馆内,郑重地用红绸布包好放入档案库房的保管柜内予以保存—这就是湖南大学西迁办学的历史见证:一块有刻着“湖大校址”四字的校址石碑。它穿越抗战烽火,记载峥嵘岁月,似乎在静静向人们诉说着湖南大学西迁辰溪那段血与火的往事。

历史荏苒,静静诉说。1938410日,湖南大学遭日机27架轰炸,投弹100余枚,死伤100余人,华中华南最大的湖大图书馆全部被炸毁倒塌。日机轰炸迫使湖南大学尽早西迁。虽然辰溪分校校舍尚未修建,准备工作远未就绪,但不得不仓促西行。从193810月中旬起至次年正月,湖大师生历尽千辛万苦,分批次到达辰溪陇头垴村后,校址石碑就此埋下,开启了从无到有近八年的西迁办学。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第九战区即长衡地区投降签字仪式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举行。1946年的1月,在凛冽的寒风中,湖南大学整体回迁完毕,又重新回到了岳麓山下的这块热土。因校舍被毁,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利用辰溪校舍拆运到长沙的材料建起了一片平房—复临舍,以做教学场所。如今,新修的复临舍教学楼成了湖大人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中心场所,也成为了承载湖南大学师生新起点新生活的标志性建筑。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那段在辰溪办学的经历似乎被逐渐忘却与尘封,193810月至19461月的非常岁月,似乎无迹可寻。习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其实,湖大人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和梦想—去找回这段珍贵的记忆,要把抗日烽火中不屈的文脉和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精神传承下去。

为此,湖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光栋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2008年,藉由给当地的辰溪一中破格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之机,带着当时招生就业指导处的汪卫斌副处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滕召胜教授以及招办的朱云同志,一起来到了滕教授的家乡辰溪,去探索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去找寻那段铭刻历史的见证,以此纪念湖大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仍然刻苦求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那块校址石碑,便是承载这段历史的一个有力物证。几十年前,这块石碑被当年校工张德玉(2002年逝世)的儿子、陇头垴村村民张顺兴偶然发现后珍藏起来。张德玉老人当年不愿离开老家,没有选择跟湖南大学“复临”长沙,而是留在了陇头垴村,这也使这一家人与湖大校址石碑发生了几十年不可分割的缘分。张顺兴老人生于1950年,从小就听父亲和村民讲湖南大学在陇头垴村办学的故事,对湖南大学怀有与生俱来的深深情结,因此他对这块石碑视若珍宝,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珍藏着,他明白这块石碑对于湖南大学的意义。当当地政府找到他想要拿走这块石碑、当文物贩子多次上门想要收购石碑时,老张都没答应。出于保护石碑和对湖南大学的情结,为妥善保护好这块石碑,他初期曾将石碑埋在自家的地底下,但感到不保险,几年后又将石碑挖出埋在自家鱼塘的淤泥里……后来还是不放心,决定将石碑捆在自家楼上的一堆柴禾里,放置楼上一大堆柴禾最隐秘的位置,生怕这块“宝贝”被人发现。

当地县领导偶然听说陇头垴村可能有湖大校址石碑的传闻,也一直想找到石碑,想让石碑“物归原主”,送回到湖南大学去,以见证西迁办学的这段历史。因此,政府领导多次找老张打探“行情”,但老张一直守口如瓶,绝不承认有这样石碑存在,因为他坚信“县领导不是湖大人,只有把这块石碑亲手交给湖大人才最稳妥”。

刘书记一行在辰溪寻访中,县领导专程把老张接到了校地交流的会议室现场,特意向老张介绍了湖大来的客人。老张紧握着湖大老师们的手,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像是见到了久别多年的亲人。当他听到滕召胜教授用辰溪方言跟他交流的时候,又顿时警觉起来,生怕中了县领导的“计”,上了他们的当。滕教授赶紧拿出自己的工作证,简要说明了原委。等老张确认眼前的这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真的是湖南大学老师后,朗声说道:“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我家取石碑!”

时任辰溪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汪由荣部长是滕教授的旧交,汪部长提出跟滕教授一起随老张去陇头垴村取回石碑。老张回家上楼后,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石碑从柴禾堆里翻了出来,交给了滕教授。老张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当滕教授掏出了当时钱包里仅有的两千元钱想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坚决拒绝;但当汪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奖励给他两千块钱时,他爽快地接受了。

从那以后,滕教授跟老张一家成了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亲人,因为大家都是湖大人。多年后滕教授问老张:“为什么我当时给您钱您坚决不收,汪部长的钱您却收下了呢?”老张“狡黠”地笑着:“他的钱是公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的钱是私人的,你上有老下有小……”其实,老张的心,一直是护着湖大的!

这块石碑紧接着回到了湖大,回到了它应该归属的地方。

那天取石碑,引起了陇头垴全村的“震动”,一户村民还主动献出了家里珍藏的当年湖大学生留下的两张方木凳,凳子背面写着凳子制作人名和制作时间段——这是当时湖大学生上实习课的作品,见证了当时湖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仍不忘实践、励精图治的精神,也体现了湖大一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这两张凳子也成了他们辰溪之行的意外收获。

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湖大客人观看了当年湖南大学在辰溪办学时老师们种下的、如今已果实累累的柚子树……从当地人的深深记忆里,我们深刻感悟到,他们仍然铭记着那段岁月,依然没有忘记曾经在那里办学、后来已远走的国立大学—湖南大学。当然,湖大人也不会忘记烽火中的辰溪校区和那里曾给予我们办学倾力支持的父老乡亲!现在,唯有牢记习总书记的重托,立德树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湖南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把优秀文化传承好,才是对他们的最好回报。

岁月穿梭,时光流逝,但烽火抗战艰难奋斗的历史不会被忘却。与其说是石碑述史,不如说是湖大人那种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精神的使然、千年办学理念的亦然。在那遥远乡村里的辰溪校区,是湖大曾经燃烧过的青春岁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无惧风雨,砥砺向前,这就是湖大人。

 

本文根据采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滕召胜教授相关信息整理而成)

采访:曾佳晖

整理:叶婷婷

审核:刘思汉

2021416

 

  • Copyright ©2019 湖南大学档案与校史馆版权所有    

  •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山|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86 731 88822230    

  • E-mail:archives@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