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档案与校史馆
档案工作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制度 > 档案工作标准 > 正文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方法(DA/T 26-2000)
作者:档案与校史馆 时间:2000年12月06日 点击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方法

DA/T 26-2000

(2000-12-06批准 2001-01-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试材料、仪器设备、测试条件、测试方法、结果评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测定。

2 测试用品与设备

2.1用品

2.1.1 培养基

2.1.2 供试菌种

2.1.3 受试底物

2.1.4 医用喷雾器

2.1.5 医用剪刀

2.1.6 医用纱布

2.1.7 小试管(l5mm╳l50mm)

2.1.8 培养皿(90mm)

2.1.9 移液管(吸管)(lml)

2.1.10 三角烧瓶(250ml、500ml)

2.1.11 烧杯(250ml、500ml、l000ml)

2.1.12 量筒(100ml、500ml、l000ml)

2.1.13 带盖的圆柱形玻璃器皿(容积约为1200ml)

2.2设备

2.2.1 手提医用消毒器

2.2.2 架盘天平

2.2.3 电热干燥箱

2.2.4 恒温恒湿培养箱

2.2.5 电冰箱

2.2.6 无菌操作台或无菌室

3 测试条件

3.1 温度28℃±2℃。

3.2 湿度RH≥93%。

3.3 培养基

土豆汁培养基(配方见附录A)。

3.4 菌种

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asum)

腊叶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

3.5 菌量 (见附录C)

混合孢子悬浮液浓度:1╳l05个/ml~1Xl07个/ml。

3.6 底物

宣纸、卡纸、书写纸、牛皮纸、漆纸、漆布 (尺寸大小为20mm╳30mm),胶片、录像带 (尺寸大小为自然宽度╳30mm)。

3.7 药量

1000ml体积中悬挂1.0g(即1000mg)药物。

3.8 时间

放置28天。

4 测试方法

4.1消毒器皿

先用清水中加入数滴洗涤剂的洗洁液浸洗圆柱玻璃器皿,再用清水冲洗,最后用75%乙醇涂擦消霉,待干,备用。

4.2准备无菌水

准备好带玻璃珠的无菌生理盐水和不带玻璃珠的无菌水若干瓶。即在25Oml三角瓶中注人100ml生理盐水,并放人几十粒玻璃珠,灭菌 (参见附录B)。在250ml三角瓶中注人200ml自来水,同样灭菌。

4.3制备霉菌孢子悬浮液 (见附录D)

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台,在火焰旁,用接种环分别挑取8株供试霉菌,接人带上述玻璃珠的无菌生理盐水中,用手振荡3min~5min,使孢子充分分散,复制成1╳l05个/ml~1Xl07个/ml的霉菌孢子悬浮液,备用。

4.4放置样品 (见图1)

4.4.1 在适当的玻璃器皿内,悬挂受试底物,并喷洒霉菌孢子悬浮液(以表面湿润为宜),晾干,备用。

4.4.2 在圆柱形玻璃器皿底部倒人200ml左右的无菌水(其目的是保持湿度,同时占去多余容积,使玻璃器皿内的空间容积正好为1000ml。

4.4.3 将1.0g挥发性防霉剂用二层纱布或无纺布包裹后悬挂于玻璃器皿中央部位。

4.4.4 在防霉剂周围悬挂受试底物 (间隔至少1cm,不能相互接触)

4.4.5 将玻璃器皿瓶口用盖子盖紧 (或用透明复合塑料膜包扎),保持密封。

4.4.6 将玻璃器皿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在28℃±2℃,RH≥95%条件下,培养28天。

4.5空白对照

在圆柱形玻璃器皿中央部位不悬挂挥发性防霉剂,重复上述步聚,作空白对照。

当空白对照容器内的受试底物发霉严重时(即长霉程度++~+++),测试有效,否则必须重做。

图1

5 结果测定

用肉眼观察长霉程度并进行等级评定 (见表1)。

表1 长霉程度和等级

菌丝生长情况

长霉程度

长霉等级

试样表面看不到菌丝生长

-

0级

试样表面看到菌丝生长,但菌丝生长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三分之一

+

1级

试样表面看到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面积超过全面积的三分之一,但不超过全面积的三分之二

++

2级

试样表面看到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面积超过全面积的三分之二

+++

3级

提示:长霉等级0级表示挥发性防霉剂防霉效果很好,1级表示效果较好,2级表示效果较差,3级表示效果很差。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A1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从形式区分有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从内容区分有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等。其配制步聚为:

a) 物料称量

明确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根据需要配制的量计算好各成分的重量,逐一称取。

b) 溶解

一般情况下,可将几种原料和药品一起放大烧杯内调匀,并定容到需要的体积。

c) 调节pH

微生物生长需要合适的pH,通常用1mol/L(1 N)NaOH,1mol/L(1 N)HCl或0.5mol/L(l N)H2S04调节pH至5.0。调节时要慢慢滴入,不断用pH试纸检查,至所需要的pH为止。

d) 加热溶解

配制固体培养基一般加入2%的琼脂(俗称洋菜),与培养基一起加热溶解。加入琼脂后,须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粘底烧焦。

e) 过滤

一般来说,培养基配制好后要过滤,滤去不溶物或块状物。过滤必须趁热进行,通常用4~6层纱布作滤层。无不溶物或块状物的培养基也可以不过滤。

f) 分装

按照需要,分装进试管、培养皿或三角烧瓶中。一般只装到试管的1/5,培养皿中装入15ml~20ml ,三角烧瓶装入一半量。

g) 加棉花塞或纱布、绒布扎口

培养基灌装后,应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加棉花塞或纱布、绒布扎口,其作用有二:一是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二是保证有良好的通气,以便微生物能不断获得无菌空气。

h) 包扎

棉塞塞好后,试管扎成捆,同时在外面包扎上一层牛皮纸。三角烧瓶口也用牛皮纸包扎好,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浸湿棉塞和灭菌后的灰尘侵入。

i) 灭菌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立即灭菌,于1kg/cm2压力下消毒30min即可。如不及时灭菌,则应放人冰箱内保存。

灭菌时,必须先将压力器内的空气排放干净,否则,即使压力到了所规定的数值,还是达不到所需要的温度。

j) 定形

固体培养基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便凝固成形。

A2 霉菌培养基配方

霉菌培养基配方有多种,本标准采用土豆汁培养基,配方如下:

土豆 (去皮)200g、水1000ml、琼脂20g、pH5.0

将土豆洗净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加1000ml水煮沸1h,用双层纱布滤成清液。加水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水分。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玻璃器皿的清洗与灭菌

B1 玻璃器皿的清洗

对买来的新试管、移液管、培养皿、三角烧杯、烧杯等玻璃器皿,先用水冲洗,然后放在5%的碱溶液内洗刷,再放在3%的盐酸溶液内中和,最后用水冲洗,晾干或烘干即可。

培养或污染过微生物的玻璃器皿,在洗涤之前,必须先进行消毒。一般采用高压灭菌,也可用常压煮沸或其他化学药品消毒。消毒后,将脏的培养物或其他污染物去掉,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在肥皂水中洗刷,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或烘干即可。

遇有不易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则可用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浸渍后再清洗。其配方是:粗硫酸9OOml,重铬酸钾 (粗制)100g,自来水100ml。配制顺序是:先将自来水和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加热溶化,待冷却后,再以细流加入硫酸即可。

若玻璃器皿上有橡皮胶、封蜡、凡士林等物时,应另外处理,然后再按上述清洗过程洗涤。

B2 玻璃器皿的灭菌

微生物试验中所用的玻璃器皿都可以采用高压灭菌。清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晾干或烘干后分别进行封口、包扎,然后灭菌。

培养皿一般用牛皮纸包裹(10套一包),用线扎牢,或装入特制的铝皮盒内。试管应先加棉花塞(采用脱脂棉),棉塞的大小松紧要适宜,以便操作时易于拔取和塞回。最后装进试管筐内,上面包以牛皮纸。吸管 (移液管)管口应先塞少许棉花,以免使用不慎将微生物吸入口中或橡皮吸球内。然后每支吸管都先用薄纸包卷,每10支吸管用牛皮纸包扎好。三角烧瓶瓶口用绒布 (或几层纱布)及牛皮纸包扎好。其他玻璃器皿也都用牛皮纸包裹后再进行灭菌。

准备工作做好后,将玻璃器皿置高压灭菌器内,在1kg/cm2压力下消毒45min即可。灭菌后,取出,烘干,备用。

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等玻璃器皿以及金属用具也可施行干热灭菌。先用水洗涤干净,待干燥后塞上棉花或绒布,用牛皮纸包扎好,置电热干燥箱内,加热至150℃~170℃,约保持1h~2h。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活菌计数

C1 步聚

a)用灭菌吸管吸取1ml霉菌孢子悬浮液注入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注意勿使吸管接触液体),充分混匀,制成1:10稀释菌液。

b)用灭菌吸管吸取1ml 1:10的霉菌孢子稀释液注入到另一支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菌液。

c)根据霉菌孢子悬浮液的浓度,用同样方法,制成1:1 000、1:10 000、1:100 000、1:1 000 000,1:10 000 000等稀释菌液 (每次稀释应更换一支来菌吸管)。

d)用灭菌吸管吸取上述稀释液各1ml分别注入灭菌培养皿中,每种稀释度应做3~5块培养皿。

e)将溶化并冷却至450C左右的霉菌琼脂培养基放人各培养皿内 (每皿约15ml~20ml),随即晃动培养皿,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平放,待凝固。

f)将培养基凝固后的培养皿置于280C±20C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3天,取出,观察菌落并计数。

C2 要求

操作必须在无菌室或无菌箱内进行。

C3 计数

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由于霉菌不同于细菌和酵母,其菌落大,且扩展快,故计数时依每皿5~10个菌落为宜,少于或超过这一数字的培养皿可不作计数。每种稀释度的3~5块培养皿取其平均值。

应使用下列公式:

式中

X=(S/N).M(个/ml)

X——每毫升霉菌孢子悬浮液的活菌数;

S——稀释度培养皿上出现的菌落总数;

N——培养皿的数目;

M——稀释倍数。

示例:

1:10 000 000(即1╳10-7)稀释度5块培养皿上出现的菌落数分别为6、10、7、9、8,则每毫升霉菌孢子悬浮液的活菌数为:

X=[(6+10+7+9+8)/5]╳l0 000 000=80 000 000个/ml,即8╳107个/ml

附录D

(提示的附录)

菌株接种与保藏

Dl 接种

菌株接种常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接种过程必须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通常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并靠近火焰 (煤气灯或酒精灯)操作。

斜面接种是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用接种环 (或针)挑取少许菌落,把它们移接到另一支新鲜斜面培养基上。具体步聚是:

手持试管斜面→旋松棉塞→取接种环→拔棉花塞→环灼烧冷却→挑取菌种→接种→塞棉花塞→接种环灭菌。

将接种过的斜面培养基置于28℃±2℃恒温中培养,3~5天后取出。

D2 保藏

菌种保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斜面菌种保藏法。

霉菌一般保藏在土豆琼脂斜面或察氏琼脂斜面。通常存放于20℃~40℃的冰箱或冰库中,用此法可保存3个月,即3个月以后必须重新移植一次。

  • Copyright ©2019 湖南大学档案与校史馆版权所有    

  •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山|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86 731 88822230    

  • E-mail:archives@hnu.edu.cn